kingly court

隱藏在街廓中庭裡的美食廣場 – 倫敦京利大院 Kingly Court, London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京利大院 Kingly Court 是倫敦西區卡納比街(Carnaby Street)旁的一個著名的街廓中庭商業設施,這地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最初是一個住宅庭院,住家和商家共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經歷了幾次轉變,逐漸演變成倫敦西區繁華的心臟地帶,卡納比街旁的一個集結餐飲、購物和娛樂商業區。

京利大院指的就是這由諸多建築物所圍成的中庭,這個中庭不大,中庭裡設置了不少陽傘和簡單牢固的餐桌椅,客人除了可以在店內用餐也可以帶著外賣食物到戶外享受這迷人的戶外空間。最特別的是由於周圍都有建築物環繞,客人要穿過商店旁的拱廊或小巷子才能到達,那種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難怪旅遊書描寫這地方為隱藏的瑰寶。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kingly court

這個街廓中庭雖然是由街廓中多棟房子所圍成,特別的是每一戶都由後陽台相連成為完整相連迴廊,所有的店家就圍繞遮這個中庭院落而設置,大多數餐廳也利用這個特點將餐桌等面像中庭造澄室內外空間很熱絡的互動。正因為這整個商業設施是由街廓所有建築連結而成,每一家店面都不盡相同,但由於迴廊和招牌的設置卻又有很明顯的整體感覺。

京立大院Kingly Court 擁有約20 多家餐廳和咖啡館,提供各種不同風格和地區的美食,這些餐廳包括日本料理、義大利料理、墨西哥料理、美式餐廳、韓國料理等。上次造訪,記得是在一家葡萄牙餐廳吃中飯,由於室內擺設有許多外國的物件,感覺很特別。這次因為天氣好時間也算早,就找到中庭裡一個有陽傘的位置坐下,買了兩個披撒和飲料與其它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同享受倫敦的好天氣。

western market DC

學校餐飲設施也可以美食市集經營 – 西市場Western Market Washington DC

line01

對於大學餐廳我們的刻板印象總是那種在硬體上因簡就陋沒什麼裝潢,來承包經營的業者也因為流動性高都使用現成的設備東湊西湊,比起一般小吃街的用餐環境、經營細膩度實在有很大的距離。然而,新世代的大學生的品味和對生活品質上的要求不但提升也有很多元的變化,便宜已不是他們選擇的唯一考量。學生餐廳需要跟得上時代。
line01

西市場是一個小型(規模大約400坪)的美食市集,位於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校區的邊緣,是該校新購置的校舍,這個校舍供多種用途使用,除了有銀行、辦公室、學生宿舍,它的一樓就作為美食市集和零售用途,對象除了學生外還兼顧了附近的居民和辦公人口。這是一個很靈活的想法,善用學校資產,這點美國私立大學是比台灣的公立大學來的高明很多。

西市場是一排約有十幾棟被註冊成歷史建物的連續街屋和緊鄰它們後面的一棟龐大的商業辦公大樓的一樓規劃而成的美食廣場。這排街屋各自有其臨街獨立門面出入口,經營各式零售和餐飲,有很多餐廳將坐椅陽傘擺在路邊,秋天的早上只見客人悠閒的坐在傘下用他們的早午餐很是優閒。街屋開有三個出入門廳可以進入到後面的美食市集,這市集是由一條挑高三層樓的走道一邊串起所有的商業設施,包含餐飲、零售店面和小吃攤位和坐席區,另一邊連接前面街屋的後邊的不規則的原為街屋的後院的空間,因為它的不規則的形狀,在設計上就用玻璃照採光來填補,光線透過玻璃罩灑進走廊的主要動線創造出很陽光的空間。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西市場Western Market也叫作紅獅街屋 Red Lion Row,這排街屋興建於19世紀中葉,因其所處位置介於白宮和喬治城之間比較沒有商業氣息,到20世紀中葉就已經很破敗,其中有幾棟房子陸續遭到開發商拆除,在1976年當開發商正準備再拆除其中一棟已經被列入古蹟的房子時引起當地古蹟保護人士出面制止,並向法院申請緊急臨時保護令,經過兩年的協商這排房子中於被保存下來。在1982年建商在這排街屋後面蓋了一棟大樓並且也復原了被拆除的幾棟房子,形成了一個大型的複合式建築。這是古蹟保存並賦與新生命的好例子,美中不足的是後面新房子實在太大了,比例上壓制了前排老房子,所以後面這棟房子有個暱稱叫郵輪建築,就像超級郵輪塞在歐洲觀光小港裡一般,來暗諷這手法粗糙的設計。

如同其他美食市集,西市場的招商也很有特色,每一小吃店家都有其來頭,有幾家是原來在DC就是很有名的人氣餐廳來這裡擴點,有幾家是有名的餐廳廚子自己出來創業,還有的是街上有名的餐車轉戰而來,有特色的人氣餐廳加上網路的推崇很容易的就將這一個於2021年秋天開幕僅一年的美食市集炒熱起來,連帶著帶動了這一區的知名度和附近的更新。

我到達西市場是一個周末的早上,或許也正值學校放暑假的日子,整個商場並人不算很擠,看來大部份是來上暑期班的外國學生,只見他們悠閒的晃進來,點了餐拿了食物就加入其他已經在場的一群一群的同學的談話、嬉鬧、討論功課。這實在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學校餐廳得機能除了供應學生三餐也應是學生學習、社交聚會的場所。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western market DC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集世界小吃美食於一堂 — 小歇市場TIME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小歇市場是芝加哥有名的觀光景點美食廣場,位於芝加哥城靠西邊的馥敦市場區Fulton Market District。馥敦市場距城中商業密集的區域走路大約20分鐘,該區是芝加哥新興的商業區,區內有很多原有倉庫改裝的辦公室、很多基地老房子拆除後在興建辦公大樓,也有很多相當高檔的街邊餐廳。這個美食廣場的定位或許就是針對這些上班族的午晚餐需求加上這城市的大量觀光人口而來。

Time Out Market建築物是利用原有的一間肉品加工工廠拆除重建而成,保留了大量原有的紅磚、屋頂鋼構造桁架和地坪並且再利用,因之整棟房子看起來就是這樣舊舊的,但卻是很符合現代機能上的要求,材料使用細節上手法也很現代。為了要使老房子無論在機能上或設備上合乎現代化的需求改建不如重建一棟,但使用原有保留下來的材料卻也將新建築和周圍都是環境融為一體,這是古蹟或老房子更新的另一種方式。

美食廣場規劃很簡單,呈回字形三邊都有攤位,第四邊靠馬路的一邊是一排吧檯,可以和沿街騎樓下的戶外座椅區相呼應。它的中央是一大片用餐區,為一個挑高的空間,裡面沒有任何柱子,客人可以看到上方斜屋頂和大片採光天窗,我去的那天是個好天氣,太陽光從上面灑下來,不熱而且很舒服,在芝加哥這樣天氣寒冷的地方這是一大享受。特別的是這裡的餐桌是長條高腳型,配上獨立的高腳椅,客人用餐無論是一個人來、三五好友來、亦或是一大群人一起來總是可以找到適合的位置。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這美食廣場室內面積約有50,000平方米,大約1,700坪,以台灣美食廣場的標準而言這樣的規模應該是相當大,但裡面只有約20家攤位,所以每一家門面都很寬,這樣不但點餐收銀有更寬的櫃檯面,還有寬闊的空間放飲料和副食的展示櫃,美國人的點餐習慣總是飲料、沙拉、甜點分開拿。重點是它這裡的攤位和在一般購物中心美食廣場全然不同,都是很有特色的世界各地的食物,韓國、日本、印度、希臘、墨西哥、中東都有,而且就算是傳統的外國食物它的烹調方式、擺盤方式等都比平常美食廣場看到的要精緻,當然它的價錢就不是一般餐車賣的地方傳統食物的價錢,這是現代美食市集的潮流。

我們到達Time Out Market 是上午11點鐘多,等決定要吃甚麼點完餐不一會兒就出現午餐人潮,只見附近上班族人群大批湧入,大多數人都是穿著整齊,西裝、襯衫、或洋裝,有一群年輕人顯然都是同事,點完餐湊在一起吃東西交談,每個人都精神奕奕,那場景讓我羨慕也佩服這國家的生產人口和這些人的敬業精神。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time out market chicago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以「台灣老街」為主題的美食廣場 – 台中大遠百「foodrepublic大食代」

「台灣老街」是否適合或如何作為商場的主題,這是在作商場定位決策時就應該想清楚的一個議題。而用一堆老房子的構件門板窗板混搭著便宜的建材裝釘而成的店招加上早已氾濫成災的台灣印花布拼湊出的場景,這是商場經營者希望顧客去體驗的「台灣老街」的意象嗎 ? 這樣的一個場景可以引起消費者共鳴,達到商業目的嗎 ?

商業空間設計的經驗法則是提供顧客一個光鮮亮麗、乾淨舒適的購物或用餐的環境,在這個以「台灣老街」為主題的美食廣場「foodrepublic大食代」卻是給人昏昏暗暗的、老舊破爛、東拼西湊的感覺,當然有些細節是特地做出來的效果例如燈罩上少了一片板子,但我也不覺這有甚麼美感。尤其當我看到一些雕工精緻的窗櫺被拿來和其他廢料拼湊在一起當作小吃街攤位的壁板,我真不能感覺到其中的主題,也感覺不到設計上的巧思,只是想弄清楚為什麼有人如此暴殄天物,並惋惜當年不知花了多少銀兩才做出來的一個用以炫耀的物件怎麼會落得此下場。

「台灣老街」給人的刻板印象是這樣拼拼湊湊的嗎 ? 那也不盡然,走一趟迪化街你可以發現那裏有多文青多有創意。近一、二十年來,我們看到很多很多老房子,不管它是台灣式街屋、合院、洋樓、還是日本式的辦公廳舍、廠房、宿舍被小心的保留、整理、使用,注入新的生命。我們可以感受到不管是這些房子的主人、設計師還是使用單位大都懷著謹慎的態度以對待這些先民移留給我們的資產,在這些場景裡沒有人將老件視為主題佈景,相反的我感受到的是我們和我們父母親、甚至祖先過去所經歷的生活的連結。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2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2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4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4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5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5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8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8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9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9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0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0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1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1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2
台中大遠百大食代 12
集食行樂

都市裡場所的創造者—集食行樂

如何定義一個商場是否成功? 商場是否成功並不在於它是否為大師的設計,是否擁有雄偉的外殼和炫麗的空間,而是這個商場是否能吸引足夠客人,顧客是否願意掏腰包,店家是否可以賺到錢。

「集時行樂」是一個大型的食品市集FOOD HALL,位於捷運圓山站旁,是利用台北花博原有的空間和設施改裝而成,它甚至不是一棟為做生意而設計的商場建築,但從這場所在每一次造訪時看到都是塞滿著客人,包含男女老少各種客層,從事各式各樣不同的活動:年輕的爸媽帶著小小孩來這裡放風,國中生成群結隊在穿廊上排練街舞,男女朋友漫無目的的在小攤位前閒晃,老年人悠閒的作在那裏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所有人都是這般怡然自得讓我相信這地方是一個成功的商場。

「集時行樂」基本上分成三個部份:零售店面,這是利用原來中山足球場看台下方空間形成,包括神農市集(超市)、一些酒吧和一些潮牌飾品店家;美食廣場,是圍繞著看台旁邊用貨櫃屋圍出來的一片有遮陰的空地,放滿了一排排桌椅和花車,賣一些比較特別得異國小吃;主題餐廳和室外座席區,這是由五六個異國食物主題餐廳所圍塑而成。商場整體雖然是一個因地置宜混搭出來的臨時構造,但不管什麼時候這地方總是充滿著活力,廣場空地總是有街頭藝人在表演,吸引了數十上百人圍觀,主題餐廳也是滿滿是人,就算是下午時段還是有客人在室外座席區吃喝、消磨悠閒的時光,連帶的在旁邊的室外草坪和臨時市集也都是熱鬧非凡。

集食行樂
集食行樂
集食行樂
集食行樂
集食行樂
集食行樂

「神農市集」是「集時行樂」的一個主力店,雖然是一間超市,但這超市特別的地方是它賣的東西大多是台灣自己的品牌和一些小農的生產的產品:澎湖來的小捲XO醬、西螺來的醬油,還有一些很懷舊的商品,例如明星花露水、貝林痱子粉和鄉下哪個小工廠作的毛刷等等,其實到這裡來的客人也都不是為了柴米油鹽,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只是想進去東摸西看,發覺一些有的沒的食材、醬料,買一兩樣不算便宜卻還花得起的東西。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神農市集

成功商場或商圈的形成有極大的一部份因素是它的商業環境能夠讓客人覺得舒適,並且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這場所的一份子。營造一個商業場所不能與規劃一個商業區或設計一個廣場或興建一棟建築物直接畫上等號,商場的規劃興建不足以保證顧客能登門造訪店家在這裡可以生意興隆,場所營造意味著場所的創造 PLACEMAKING ,並專注於空間的改造,以加強人與這些場所之間的聯繫,所有的設計應是圍繞在「使用者」的出發點上。唯有能夠吸引人才是成功的商場,「集時行樂」確實作到了這一點。

信議遠百餐廳街

以老街為主題的商場 – 遠百A13餐廳街

地方特色為主題的商場內裝是許多購物中心開發業主想要營造的氛圍。在泰國購物中心有以運河、船屋和竹編棚子為素材打造的場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在台灣,老街、客家莊、廟埕戲棚也是很多開發業主常久以來就沒放棄的想法。

信義區遠東百貨4樓的餐廳街是這些年來作的以老街為主題最真實、最細膩的商場,更難得的是這一餐廳街都是中式餐點而且各個都是精挑細選:春水堂、渡小月、四川吳抄手、朱記餡餅粥,加上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吃攤車。這樣的整體的效果呈現一定大大實現了開發業者的夢想。

信議遠百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但是,我心中仍存困惑:

台灣有這麼多的老街,購物中心裡的人造老街對一般消費者真有其魅力嗎?如果消費者想體驗老街的氛圍,他為甚麼不去大稻埕逛一逛,那裏的感覺不是更真實嗎?

在國際觀光客密集的都市具有地方特色的購物中心,尤其是美食廣場,自然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然而在一個相對沒有那麼多觀光客的都市這樣一個以地方為主題的場景有其相對應的效果嗎?

退一步來想,如果將老街意象從這空間剝離,在一個花同等心思設計或同樣預算的內裝氛圍裡,單純一個以台灣或中國小吃為特色的餐廳街是否同樣的具有吸引力?

是否因為這樣公共空間氛圍的營造使得這些有特色的餐飲品牌有較高的意願進來,進而也更容易營造這整體的氣象?購物中心的主題是要和商品結合,否則淪為皮毛也無法永續。

或許這些問題真的需要經營團隊站在很客關很理性的角度去探討,也或許這樣的議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因位老闆喜歡才是所有事情的原動力。但無論如何遠百A13 4樓餐廳街是一個很成功的以台灣老街為主題的購物中心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信議遠百餐廳街
金典綠園道第六市場

尋找購物中心裡的台灣味 — 金典綠園道第六市場

出差台中除了到公益路大啖美食外總不會忘了去逛逛金典綠園道的「第六市場」。每次逛這一家「開在購物中心裡的傳統市場」就讓我覺得它變得更充實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剛開幕時還有一些五十元商品和一些不搭嘎的文創商品的櫃位現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生活的食品和小吃攤位。我不禁想這不就是我這些日子尋尋覓覓的,活生生的台灣版食品市集「FOOD HALL」嗎?

整個感覺上「第六市場」生鮮蔬菜肉類的攤位逐年的變多了,貨品種類也變得更豐富更有傳統市場所特有的庶民的氣息了。不一樣的是這裡賣的是來自附近鄉鎮農場的(有機)蔬果,在傳統市場裡很少菜販會告訴顧客它的菜的來源。讓我覺得興奮的是這裡的小吃攤 —- 不像一般購物中心裡的美食廣場,攤位有著同樣的裝潢,賣的是千篇一律的鍋物、拉麵等 —- 它賣的是一些傳統的台灣小吃,攤商擺設都不一樣,大多座椅都設在攤子旁邊,有的使用老件桌椅,讓我想起古老年代台北圓環的情境,甚至還有一家撐起藍白紅塑膠天棚、擺上紅色得餐桌和圓凳,營造辦桌的氛圍。

金典綠園道第六市場
金典綠園道第六市場

Continue reading

Eataly NYC Flatiron

一切都關乎體驗 — Eataly NYC 紐約店

Eataly在美國的第一家店是2010年開幕位於紐約市第五大道和23街燙斗大樓一樓的紐約店Eataly NYC Flatiron。對於所有慕名遠道而來的觀光客和喜愛義大利美食的饕客而言,Eataly NYC Flatiron是一個必須打卡分享經驗的景點,也是一個必吃的美食天堂。這家店佔地超過1500坪,包括一個專賣義大利食材的超市,販賣從各式各樣的乾麵、橄欖油、陳年酒醋等意大利的特色食材到比斯科蒂、巧克力等零食。還有五家不同的餐廳提供義大利麵食,海鮮,比薩、紅酒和其他義大利餐,此外也可以在各別的甜食櫃位喝到意大利濃縮咖啡、吃到冰淇淋、可露尼等甜點,同時也可以在這裡買到一些廚房用具,對我而言,每次造訪Eataly 都會帶給我一些前所未有的體驗。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Continue reading

Eataly NYC Flatiron

一切都關乎體驗 — Eataly NYC 紐約店

Eataly在美國的第一家店是2010年開幕位於紐約市第五大道和23街燙斗大樓一樓的紐約店Eataly NYC Flatiron。對於所有慕名遠道而來的觀光客和喜愛義大利美食的饕客而言,Eataly NYC Flatiron是一個必須打卡分享經驗的景點,也是一個必吃的美食天堂。這家店佔地超過1500坪,包括一個專賣義大利食材的超市,販賣從各式各樣的乾麵、橄欖油、陳年酒醋等意大利的特色食材到比斯科蒂、巧克力等零食。還有五家不同的餐廳提供義大利麵食,海鮮,比薩、紅酒和其他義大利餐,此外也可以在各別的甜食櫃位喝到意大利濃縮咖啡、吃到冰淇淋、可露尼等甜點,同時也可以在這裡買到一些廚房用具,對我而言,每次造訪Eataly 都會帶給我一些前所未有的體驗。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就像每一個一大利小城鎮的中心都有一個廣場一樣,每一個Eataly都有一個廣場,這是整個商場的重心和主題所在,它被幾家店所圍繞,廣場散置著高腳的小圓桌和座椅,客人可以在附近店家買些葡萄酒、輕食、乳酪、生火腿,悠閒的在這裡話家常。比起我們熟悉的美食廣場,這種形式的場域似乎提供人更輕鬆更悠閒的社交場合。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餐廳由五個提供不同種類食物的攤位和座席區組成,規劃配置方式有點像我們的小吃街,但卻是有服務生帶位和點餐服務,客人點的食物分別由這些攤位出餐,用餐環境除了有義大利餐館的吵雜更可看到旁邊走道人來人往的景像,我們一家人總是點炸花支或朝鮮薊、一個披薩和兩份義大利麵飽餐一頓。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市場則是營造在義大利傳統市場的氛圍,各式各樣的義大利食物、常見的蔬果豐盛的堆在推車上,說實在我從來沒在EATALY看到有人真的在此採購日常需要的蔬果,但穿梭在攤位之間讓我想起當背包客穿梭於義大利城市街角、市集,瘋狂的按著相機快門的歲月。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標榜的是用餐、購物、學習,其實在EATALY義大利食物和文化的學習並不僅限於烹飪教室。我和家人在一間約三、四坪大小陳列滿是來自各地、各式各樣的橄欖油的貨架前苦惱企圖想要買一瓶油,好在有一個親切的店員適時出現,為我們詳細的介紹,哪一地區的油嚐起來有堅果的香味,哪一地區的油有柑橘的底蘊,這讓我們很有自信的帶走兩瓶還橄欖油。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在網路購物這麼普及網路訂餐這麼方便的今天, EATALY開幕至今仍是人潮不減,實在是因為它提供給顧客的不只是義大利料理、義大利食材,而是更鮮活的義大利的生活方式、體驗義大利的熱情和對義大利文化的新的詮釋。

Eataly NYC Flatiron
Eataly NYC Flatiron
大江購物中心

再訪大江購物中心

 
經過二十年的調整與修改現在的大江購物中心和以前的已完全不同,這改變對於之前曾深入參與商場規劃設計的我們真是特別有感,仔細比對這些在規劃上的改變,我們應該向大江的經營團隊喝采。

幾個在規劃策略上的改變特別值得提出來,首先是電扶梯位置從靠在每一樓層的東北角與東南角位置向中間靠攏,這樣除了縮短主動線的距離外並留給兩端更大的主力店空間 (連H&M 都可進來)。其次修改後的商場主動線摒棄了原本繞著挑空中庭的規劃,取而代之的是在挑空的西側較厚的樓面創造一個新的迴遊動線,這樣解決了該側商場自始就有的店舖太深的問題,同時挑空東側樓面的主動線廢除並將該區塊改成統裝區和餐廳也解決坪效不佳的問題。當然地下一樓的家樂福撤離留下一片主力店空間也給經營團隊一個大好機會營造出精彩的餐飲業種。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大江購物中心 7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亂七八糟廚房 — CHAOS KITCHEN PARCO B1 , 東京澀谷

狹窄的巷道、昏暗的路燈、幽暗
的店面和低矮的布簾,裡面塞滿
穿著深色上班西裝下班以後仍不
打算回家的年輕人,這是東京夜
晚的巷弄橫丁給我的印象。而新
開張的澀谷 PARCO 地下一樓餐
廳街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意象的重
現,重要的它不是以廉價的方式
去「風華再現」複製古老的意象
,而是用新的方式喚起人們對這
個傳統意象的連結。

qr

長久以來PARCO就是日本年輕時尚潮流的焦點,東京澀谷 PARCO 三年前關店進行大改裝直到去年11月重新開幕,結果無論是在商空設計還是在商品構成,它仍舊是日本時尚、文化、藝術的先驅。

PARCO地下一樓的餐廳街取名叫「CHAOS KITCHEN 」,我一直很佩服日本人對英文用字超越常規的勇氣,CHAOS 照字面用法上是混亂的、無秩序的、災難的一種狀態,給我的感覺是一個負面的字,想像青少年房間或大學生宿舍就是CHAOS,而PARCO卻用它來取名,亂七八糟廚房?有時我也搞不懂。

餐廳街規劃一反商場動線以簡明為原則的常規,很多人都說它像迷宮一樣,但所有人都會加上一句這「餐廳街轉角處處都是驚喜」。街道寬度僅容三個人並肩,大約2米多一些,可以算是相當狹窄。走在裡面一個人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天花是採用反射的鏡面材料,地板也是用拋光表面,走道並沒有照明裝置,所有光線來自於店面招牌和來自天花的反射影像的光線,其餘的都是暗暗的,由於反射的效果讓這走道變得好高,非常超現實。

店面的安排與設計也是超乎尋常作法:除了店面是沿著規定的店面線外,每一家設計都別出心裁,而且控制到幾乎每一家店面都是面對別人家的側牆,沒有店面對店面,讓人感到壅擠的情形,正因為要避免面對面況就有很多店家入口是設在轉角,這就是驚艷的來源,實在是太聰明了 。

此外這裡賣的還真的是千奇百怪,Tyffonium Café 雖然賣的是裝飾的很漂亮的聖代冰淇淋,但它的賣點卻是讓顧客可以用平板電腦玩擴增實境的互動遊戲; 賣魚排漢堡的deli fu cious;站著喝酒的立飲居酒屋、未来日本酒店&SAKE BAR,感覺好多都是在賣「概念」對於講求體驗好奇的年輕人應該有賣點吧。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chaos kitchen shibuya parco
marche de metro 1

法國主題的美食廣場 – MARCHE DE METRO 東京表參道

有關商場主題的討論 購物中心主題設計

line01

在東京繁忙的地鐵車站連通道裡,沿路有各式各樣的毫不起眼的商店,這家位於表參道地鐵站通道轉角的美食廣場 MARCHE DE METRO 讓人有不期而遇且驚艷的感覺,的確,在壅擠的地下通道空間,居然可以創造出這樣一個極具特色的空間,難怪它經常是塞滿了來此休息歇腳的客人。

line01

MARCHE DE METRO 單看這名字就不自覺和法國或巴黎產生聯想,確實,這個美食廣場的設計就是很歐洲、很法國。這家店是成長條形,有一些深度。在店的前段是美食街的形式,街的中央有長長一排很歐風的圓形街燈,並擺放了一些老式的鑄鐵桌椅,教人聯想到巴黎地鐵入口的鑄鐵造形,它的地面雖只是舖著再普通不過的崗石地磚,但地磚型狀讓人一眼就會聯想到歐洲古老城市常見的石砌路面,整個感覺,讓我當下就想找一張梵谷的畫作來作對比,放在IG上。沿街兩側有四五家店面,賣甜點、蛋塔、飲料等輕食,有一家法國麵包店,是法國有名的烘焙師傅開的,明亮溫暖的燈光照在塗著奶油、糖漿的可頌上,忍不住要帶幾個回家。

店的後段比較寬,是一個美食廣場:有四五個熟食攤位圍繞著一個由圓型穹頂界定的廣場,形狀不一桌椅不規則的散置在空間裡,只覺得整個空間是熱鬧的但也不覺壅擠或雜亂。熟食攤的食物也相當有特色,通常美食廣場給人的印象大多是沒有太多特色的內裝設計和千篇一律的食物,這家 MARCHE DE METRO卻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很有主題性的美食廣場。

marche de metro 2
marche de metro 2
marche de metro 4
marche de metro 4
marche de metro 5
marche de metro 5
marche de metro 3
marche de metro 3
倫敦西田購物中心小吃街

充滿天光的小吃街–WESTFIELD SHOPPING MALL LONDON 西田購物中心倫敦

想像歐洲街邊的餐廳酒吧或咖啡廳,客人坐在沿街邊的小桌旁,溫暖的陽光灑落在桌面,點一杯咖啡一點甜食,悠閒的打發個把小時。在享受食物之餘可以將視線移離手機、移離對座喋喋不休的朋友,欣賞著稍遠距離和你不相關的往來的行人和街上發生的事物。

再想像我們常去的購物中心小吃街,它們總是規劃在不見天日的地下樓層,小吃櫃位圍繞著一大片的座椅區,座椅很有效率的安排,客人毫無表情或者低著頭邊吃邊划手機,吃完抹抹嘴就走人,出現在你身邊的要不就離你很近等著你的位子,讓你手足無措的人,要不就淹沒在人海中視而不見的人。在這樣用餐環境很少人會坐久一點,或許這是經營者特意安排的,坪效和翻桌次數是業主重要考量。

WESTFIELD LONDON SHOPPING MALL「倫敦西田購物中心」的小吃街是讓我最有感覺的一個不一樣的小吃街,是它位於購物中心二樓呈長條型,有一整面居高臨下向著中央的巨大的充滿自然光的採光中庭,座椅呈長條型沿著公共走道安排,有些座椅甚至是一長條吧檯,讓單一的客人可以面對中庭而不是對座另一個不相干的客人。靠裡面一排座椅比公共走道抬高2階,就像電影院座椅安排一樣,客人的視線可以不受前排座位客人的遮蔽。

Continue reading

union market DC

美食市集Food Hall –餐飲消費的新趨勢

 

line01

不同於我們常見購物中心的美食廣場 Food Court通常是由一些連鎖速食店組成,美食市集 Food Hall 則包含了一些較精緻的餐廳、異國美食、肉品、生鮮蔬果、食材雜貨等攤位,和很多其它的特殊賣點去吸引對生活體驗有著較高需求的千禧世代年輕人和因電商崛起而大量流失的客人。

line01

Food Hall 餐飲消費的新趨勢

10年前在美國大城裡根本沒有聽過有「美食市集Food Hall」這種結合餐廳 / 小吃攤 / 食材雜貨 / 生鮮蔬果於一堂的商業模式,今天在全美各大城市美食市集 Food Hall 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有些Food Hall是市區購物中心的小吃街去改裝,有些 Food Hall 則是在都市新興區另外興建,更有的是老舊的市場、倉庫等大型建物去翻修而來,無論是什麼樣的型式,它們都有一些共通的特質:它們的食物和商品都有明顯地方特性,看不到任何全國性速食店或連鎖品牌,它們的用餐區分散且各具型式,並且有著更輕鬆更親密的氛圍。

Le District 3
Le District 3
Le District 6
Le District 6

這個新興商業模式的興起原因主要來自於新的消費世代在飲食及消費習性的改變:千禧世代的年輕人比起以前的世代更樂於冒險和更具前瞻性,更樂於嘗試不同生活體驗,它們更追求在每一個心境有不同的用餐體驗。

其次,新的移民進入到大城也為都市的飲食文化帶來更開放的態度和激發消費者對不同地區食物的興趣。消費者對大型民族品牌,例如傳統的中國餐廳、義大利餐廳,的興趣大大減少,而對可以反映其特殊來源的食物,例如中國某一地方的地方菜,卻更加感興趣。

教育也跟這一波新的飲食文化轉變有關,在中小學校福利社禁賣含糖飲料、垃圾食物,新世代消費者意識到連鎖快餐實物基本上對健康無益,使得這些店家和典型的美食廣場不再成為商場主流或受消費者青睞。

總之,新的世代大家關注的議題逐漸轉向社區發展、文化、健康與食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美食市集 Food Hall的特性在於它的食品是以當地或有機食物或異國美食為訴求,在人們對食品的期望趨向以健康和簡單美味為取向,食品市集可以提供更精采更多樣的購物經驗,這是商業不動產開發業者所希望提供給消費者的東西。


雖說食物是一個能夠吸引人們在一起最自然的媒介,
但是集數家餐廳、小吃攤位、食品零售商在一起,
並有一個一致性的展現那確實是一個很獨特的現象。
好的食品市集整體呈現就像辦一場成功的宴會,歸納
起來就是適當的客人加上適當的食物還要有適當的用
餐環境。從設計者角度來看,除了食物,可以讓客人
感到驚艷、讓人融入的經驗也是同等重要。
qr

營造可以體驗的空間和具獨特性的品牌

比起傳統的美食廣場千篇一律的攤商、一字排開的攤位和一大片用餐區和塑膠餐桌椅和毫無特色的食物,在餐飲零售空間設計上也因為美食市集Food Hall 這樣多元的食物攤位和經營方式而變得更加千變萬化,使消費者更能有深刻的體驗。例如在波士頓的Eataly ,在一個大空間裡它同時融入義式餐廳、超市、麵包坊、咖啡座、蔬果攤位、生鮮攤位、甚至廚具、和廚藝教室無論去再多次都覺得充滿逛市集的樂趣。

今日,美食市集不只是購物中心或大型商場的一個臨時歇腳的地方而是一個目的型的場所,它的構想不完全在於提供購物者一個填飽肚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在創造一個人們可以來並且社交的場所,美食市集是一個集用餐、購物、娛樂在一起的一個目的型的大店。從商場整體角度來看也因食品大店能提供更生活化多樣化的商業環境及精采的商品組合,所以能吸引大量人流嘉惠商場其他的商家。這已跳脫傳統美食街的刻板模式,它可以是一個較高客層,提供較高檔的食品,並且很容易融入較高客層的購物中心的主力店家。

Food Hall 食品市集這幾年也在台灣逐漸成型。例如台北的上引水產、前些年在台中晶典酒店開幕的台中第六市場,最近在台北誠品南西店開幕的神農市集,高雄大立精品/百貨,就是援用Eataly的概念,將兩棟大樓地下一樓合併改裝成一個食品大店,取名為Eatalee-食在大立都是很好案例,可以說在台灣食品市集Food Hall 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食品大店 Food Hall Eataly Chicago
美食市集 Food Hall Eataly Chicago
Eataly Chicago
食品市集 Food Hall Eataly Chicago
第六市場

購物中心裡的傳統市場 – 晶典綠園道第六市場

台中第六市場
台中第六市場

line01

基本上「第六市場」就是金典綠園道商場一個的主力店 — 為滿足鄰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我們常見有量販店或超市作為購物中心主力店,而「第六市場」則是以傳統市場的樣貌呈現作為購物中心的一個主力店。這樣的想法確實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因為要在百貨商場的一個區塊去拼湊一個傳統市場相信無論在招商、在營運管理、甚至在內裝設計、內裝管理上可能都是挑戰,另一方面,一些攤商似乎也不是習慣在百貨公司設櫃的廠商,要他們遵循百貨廠商的邏輯去進到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line01

金典綠園道「第六市場」位於台中晶典大樓的三樓,剛在今年九月下旬開幕,根據「金典綠園道商場」開幕時對外提供的DM,它的想法是打造充滿人情味的傳統菜市場,主要訴求是提供乾淨舒適的購物環境,並且攤商所賣的商品,價格公道、品質實在,兼具商場、超市、菜市場優點。沒錯,這裡賣魚、蔬菜、水果甚至賣米的方式就像在傳統市場一般,是論斤稱重的,還有一些賣熟食和小吃的攤位也是我們在市場旁會見到的攤商,不同的是這是在室內、有著明亮寬闊乾淨的環境還有一些座席區逛累還可坐下來休息一下。第六市場和一般設在購物中心裡的超市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感覺上我們買到的吃到的和鄰近鄉鎮生產者和這塊土地有著更深一層的連繫。

台中第六市場
台中第六市場
台中第六市場
台中第六市場

IMG_20171010_180208

台中第六市場
台中第六市場

「第六市場」整體購物環境有那麼精彩的呈現給我們很大的激勵,讓我們不禁期待購物中心可以創造更多樣、更本土的主力店型態,例如台北圓環或台灣夜市,五分埔或鈕釦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