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的樓層高度

商場每一樓層的高度是決定商場經營成敗的關鍵之一,這並無誇大其辭。在作宜蘭的商場開發案初期,開發團隊就為樓層高度爭執不下,最後我建議業主團隊去看台北東區某一家百貨公司,請他實際感受4.5米樓層高度的商場是什麼樣,並告訴他這是為甚麼在那麼好的地點,商場幾度易主,並請來國際級設計師改裝仍無法作起來的理由,這才改變業主念念不忘想在4米2樓層高再作違章夾層的想法。

台茂購物中心開發時樓高訂在5米2,大江購物中心是5米1,環球中和和蘭城新月大約都在5米5,最近在高雄開發的商場甚至加碼到6米5. 5米到6米應是一個合理的樓高尺寸。樓層高度越高,除了商場可以保持最基本、令人覺得舒適的營業空間外,室內設計在天花造型上越有發揮的可能;相對的樓層高度增加代表營建預算增加、樓梯間面積增加、空調量增加、消防系統可能因之改變。這些因素都應在設計初期就經過精算,否則將影響營建成本和營運成本。

高天花造型越有表現的機會
高天花造型越有表現的機會

5米2的樓層高度主要理由是在扣除消防排煙風管、灑水管、冷氣風管、電管、燈具及天花造型等空間(約2米)後仍有3米2以上舒適的天花淨高度。樓層高度小於5米,裝修後天花高度大約就不可能高於3米。同樣的6米5天花在扣除機電空後,應有4米2以上的天花淨高度,通常給國際知名品牌的空間大約就是如此。如果商場大部分進駐的都是在地廠商只需要3米的天花淨高,那5米5的樓層高度就已足夠,這時你給他6米5的樓層高度,就糟蹋了加高的空間,浪費了營建費用,高雄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就是這樣的例子。

影響天花高度的另一主因就是天花上方機電的空間,機電空間應盡力檢討,控制在2米上下,如果5米5樓高在扣除消防及機電空間後只剩不到3米,這表示機電設計及施工團隊沒有盡力或能力不足。

商場樓高主要取決在商場內裝天花高度,而內裝天花高度是在反映商場的廠商需求,或者是說商場定位,國際品牌或大坪數廠商需要高的室內空間,反之小廠商給他高的空間他還是會作一個矮天花。所以如果再有人問起購物中心樓層高度應該是多少時,聰明的你回答應該是:先告訴我這個商場能招到甚麼廠商,甚麼樣的品牌再來討論。

購物中心的動線規劃

line01
「動線」應該算是是建築的專業術語,是指使用者在空間裏行走或移動的路徑或軌跡。購物中心顧客的動線是經過小心的設計安排:一方面我們希望顧客在逛商場時,可以很悠閒並且毫不費力的找到他要去的店家,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能顧客逛過商場的所有店面,畢竟商場店家之會來購物中心設店就是因為購物中心能為其帶來人潮流量。如果一個商場設計不能真的為所有的商家都帶來人潮,甚至有的店面是顧客根本無意願走到的,那這商場就不是一個好的規劃。

line01

逛商場也不能如入迷宮,顧客在逛商場時還須決定他下一步是要往右轉還是要往左轉,或者要思考到底我要去的那家店是在這個路口還是那個路口,或者他需費很大的力氣去尋找電梯或電扶梯,那顧客逛街的興致就大打折扣,或引來客訴抱怨。很多大型購物中心由於樓面太大,動線安排四通八達,雖然圖面上看每一店面都面臨走道,問題是就算有走道也不一定會有人走,因為只要顧客有選擇,他一定選那條好玩的、熱鬧的路徑,不熱鬧的那條一定冷冷清清。這是我們在規劃「次走道」或「副動線」時一定要思考的問題。遠企購物中心的動線規劃,或許遷就其他樓層的機能,有很多死胡同是很少人有意願走到的,從專業角度來看就是這樣一個失敗的例子。

「簡單」、「流暢」的動線安排是購物中心規劃的一個基本要求,這關係到商場是否成功,店面是否可以賺錢,業主的專案團隊一定要契而不舍的檢討直至完美。至於這條動線是直的、是弧形的,答案見仁見智,因外在主客觀條件而異,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我遇到過美國知名商場設計師堅持一定要作弧形的走道,他們宣稱弧形走道不但能給顧客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效果,且經過仔細的安排確能讓每店家都能有很好的曝光機會。也遇到過日本知名的購物中心集團的顧問堅持一定要作直線的走道,(只是在轉彎的角落作一點小圓角的處理)他們覺得規規矩矩的店面線是商場營運的基本要件。不管如何安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能損及承租店面的實用性和效率,畢竟商業面的考慮才是商場設計最終的答案。